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魏征故居览胜

    信息发布者:aphrodite
    2017-10-24 11:25:52    来源:网易   转载

    晋州市城区西南2.5公里处,有一所别具当地风土人情和历史人文景观的景区。景区四周果树环绕,幽静而清新。春日,花开遍野,径幽香远;秋来,果实累累,挂金披银。无边的果树如同伸开的双臂,将这处秀丽的居所拥在怀中。这里,就是被定为河北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的魏征故居。

    故居景区占地260余亩。居内,参天的“君臣一体树”、久远的"魏家老井”、四合式“钜鹿堂”厅院、飞檐翘角的茶楼、清秀婉丽的玄成湖,以及清新典雅的“后花园”,布局巧妙、错落有致、浑然一体。一座座仿唐式建筑,透出传统文化气息,映出古园林风格,使有限的空间赋予无限的情致意趣。

    步入园内,迎接游人的是全铜魏征雕像。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唐巨鹿郡下曲阳(今晋州市)人。一代名相神色凝重,双目闪烁出刚毅和执著。他右手背后,左手紧握书卷,那非凡的气度蕴含着敢言直谏,刚直不阿的人格魅力。据雕像设计师介绍,魏征手握的书卷,是他敢言进谏的奏疏卷文。据唐史记载,魏征为国为民犯颜进谏的奏文达数十万言之多,纳取魏征意见达200余事。其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居安思危”等谏言,已经成为世代恪守的警示名言。

    与魏征雕像遥相映衬的,是一座飞檐翘脊、雕梁画栋的茶楼。茶楼的构造综合了古代殿、阁、亭、宇造型艺术,气势恢宏中透出玲珑剔透的风姿。坐在茶楼,眼下便是玄成湖水。一池碧水映出天光云影,蓝天白云衬托茶楼艳丽的色彩,倒影波心。微风徐徐,湖水粼粼,岸上楼宇融入到清澈明净的湖水中。放眼俯瞰,景区内白杨、果树、碑林、屋宇……尽收眼底,让人别有一番韵致。相传,当年魏征最喜品的是清茶。众多花茶的气味虽浓,却易移人性情,唯独清茶的清香,味道最为纯正。名相每当回到故居,总愿坐在茶楼品茶静心,让湖水的清幽,园中的清静,去沉淀朝中烦乱的心境。

    紧靠茶楼的玄成湖,水似蓝非蓝,似碧非碧,湖水清静而温柔。一泓浅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游鱼丝纹可见。湖边的小道委婉曲折。岸上万树叠翠,倒影波心。岸边,唐太宗与魏征、房玄龄议事的石雕栩栩如生,把唐太宗的虚怀纳谏,魏征的忠言进谏表现得淋漓尽致。湖虽不大,却楼、亭、石雕构思独具。清澈明净的玄成湖,是对名相心地坦荡、明净如水、云水襟怀的写照。

    院中,一座“表业碑”留人止步。此碑记载魏征家乡的历史沿革,镌刻着赵位乡、村两级和社会各界捐款捐物600多万元修复故居的伟业。这一历史遗址的再现,也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市纪检委组织兴建的千秋功德。

    进入故居正门,一个“福”字碑引起人们浓厚兴致。此字为清康熙大帝为皇祖母请福续寿的御笔亲题,300多年前大清皇帝将此“福”字恩赐给魏征后人而流传至今的。碑林中有魏征家乡发掘出的明清碑刻,记述魏征下曲阳庞表村的故里。一座座碑林,让人缅古思昔,伴随一千多年的历史回声,如同在向人诉说魏征时代的那段沧桑历史。

    故居的正堂,悬挂着一千多年前魏氏家族被称之为“钜鹿堂”的堂号匾额。“钜鹿堂”,这三个饱经历史烟云,而依然让人敬慕的大字,展现出魏氏家族戒奢尚检,克己勤勉的可贵家风。正堂分东西卧室,存有魏氏祖训、清宫南熏殿旧藏魏征像,以及魏征手书洪范真迹卷拓片等遗存。卷拓片中那“公平、公道、公正、正直、无私、守法”之类苍劲有力的字迹,雍容华贵的笔力,正所谓书法艺术中称道的端庄其表,风骨其里,刚劲雄健的艺术风格,一笔一划中,无不流露出魏征心怀正义、胸怀正气、处事公正、办事公道的人格魅力。正堂的东西展室,陈列着魏征墓近景图片、《晋县志》有关魏征记载以及近年来魏征研究成果。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一件件农用生产工具和家具。无论是用于耕种的镐头、四股杈、驴驼架,还是用于纺织的手工织布机、手摇纺车。每一件的背后,都是一幅男耕女织的农家图;每一件都记录着一段魏氏家族清廉克检的历史故事。魏征身为宰相,官至二品,家人仍过着纺织为衣,耕种为食,克勤克俭的农家耕织生活,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无论正堂或卧室,俨然成了故居的心脏。

    魏征雕像不远处,有棵高30米,胸径2.1米,冠幅直径达11米的一根两干、并蒂并肩的参天白杨。举目望去,粗壮的树干像一双有力的手臂直插蓝天白云,密而不弯的枝干,像两把天然绿伞,又像凝聚在枝头浓重的烟云,那不凡的气度,沧桑几经的风骨,一种肃然起敬之情不禁让人油然而生。这棵象征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君臣同心治国,被誉为“君臣一体树”,一次滹沱河改道连根冲走,建国初期又神奇地在此地又长出与原来形体一样的一根两干树。如今,参天的白杨以它特有的雄姿,不凡的气度,展示着魏征辅佐李世民那段鼎盛时代。

    故居景区,不仅一树、一石、一碑、一匾都有一段魏征清正为官的历史;一口水井、一盘石碾也有流传至今布德施惠的传说。院内,有口老井。此井为魏征随父回老家所掘。这口终年满溢且水质甘甜的水井,供乡亲们常年饮用。如今,井腔的青砖,仍保留着风剥雨蚀、历尽沧桑、青苔斑斑的痕迹。院中的石碾,比一般石碾大出许多,称为相碾,供乡亲碾米磨糁之用。在故居,看不到一般相府特有的豪华陈设,找不到一件珍贵的古器,只有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联的农家生产生活用品,流传的是相府与乡亲们心心相印的纯真乡情。

    故居的后院,是相府最为秀丽静谧之处。在这处称为相府的后花园,看不到飞阁流丹的殿宇楼亭,更没有山重水复的曲径通幽,唯有农家院落的纯真和碧草如茵的淡雅。据载,魏征自唐朝为官,直至升任宰相,始终严于律己,克勤克俭,尚无自己栖身正房,后唐太宗察觉,才赐予正居。后院的花、草、碾、树……看似并没有特别迷人之处,当你漫步在这绿树掩映的小院中,看到外面的村舍和田野,魏征故居与大自然的景色,既是一盘谐和的色彩,又是一幅匀称的图案,宁谧幽雅中,把故居融汇到田园村舍之中。

    如果说故居景区的春天是叶绿花红的世界,是美丽的,那么,果实累累的金秋更是迷人。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景区中,一挂挂红中透紫的是熟透的葡萄;一树树黄橙橙挂满枝头的是晋州鸭梨;红薯、大豆、花生供人采摘。让人尽情体味故居的风土人情,观赏景区的田园风光,由发对昔日相府置身于农家生活的联翩遐想。

    魏征故居的修复,是对历史人文生命的挖掘和创新。博大精深的魏征文化,已经成为魅力晋州一张醒目的名片,成为晋州区别于其它城市的独特印记。随着对魏征故居的进一步完善,灿烂的魏征文化,留给后人的将是一笔十分宝贵的廉洁文化遗产。(文/李庆栓)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