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乔冠梨树转形改良及轻简化栽培技术

    信息发布者:aphrodite
    2017-10-24 17:06:16   转载

    本项目以研究乔砧大冠梨树的转形改良为重点,调查研究不同树形营养代谢变化规律,研究示范并逐步推广乔冠梨轻简化栽培管理技术。针对乔冠梨传统栽培树形存在的各种问题,采用“树形改造”或“一接双改”技术,改善了树体结构和冠内光合参数,有效促进了乔冠梨产品提质增效和管理技术升级。实施 “树形改造” 后产量和效益短期内回升较快,但因品种未变效益随市场逐年波动,实施“一接双改”技术,虽3年内产量受影响,但丰产后效益倍增。通过对乔冠梨不同树形的深入试验研究,确定不论采用何种技术转形后的乔冠梨树均为级次单轴延伸栽培模式,最佳树形为单层开心形,树高3—3.5m,主枝3—5个,亩枝量稳定在5万条左右。同时,由于乔冠梨转形后树冠降低,枝展收缩,冠内枝干级次简化、配置比例适宜,为乔冠梨轻简化栽培综合管理技术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1、 立题目的和依据

    由于乔冠梨树体大多采用大骨架、多级次的传统整形方法,经过多年生长,树体高大、枝量重叠、叶幕冗厚、通风透光条件差、果品质量低等问题已十分突出。虽然我省梨树的管理技术在不断更新、改善和细化,但传统栽培理念的根深蒂固并未得到真正意义的更新,结果依旧造成树高和枝展严重超标,骨干枝级次杂乱、树膛内光照郁闭等后果。

    乔冠梨园效益低下问题,除去栽培模式和品种老化因素外,农村青壮劳力普遍缺乏、必要的管理开支逐年攀升以及梨园管理的难度和强度等原因,均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因子。为此,近年来对部分产区的乔冠鸭梨大树进行了“树形改造”或“一接双改” 的试点工作,改造后的树体大部分调整为单层开心、双层开心或多主枝疏散开心树形,树高和枝展相对降低收缩,通风透光条件得到一定改善。虽然树体改造更新后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由于改造更新没有统一的理论依据,导致改后树形不尽一致,枝干结构和枝量配置区别较大,造成树冠内膛透光率出现明显差异,因此经济效益参差不齐。

    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以研究乔冠梨转形改良为重点,调查研究不同树形营养代谢变化规律,摸清不同树形的光合参数、光能效果、叶片营养消耗与积累、产量和品质等相互间促抑关系。通过对乔冠梨树形的优化筛选与品种更新,确定乔冠梨树体改造的最佳树形,并量化改造后树体的主干数量、枝组配置和枝量分布等指标,为乔冠梨轻简化管理技术提供详实的科学理论依据。在持续展开相关因子单项试验研究的同时,不断扩大和加强乔冠梨“树形改造”、“一接双改”以及轻简化栽培管理技术的示范推广规模和力度,并根据最新试验结果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力争短期内在试验示范区和技术辐射范围内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并据此归纳集成综合性乔冠梨轻简化栽培综合管理技术体系。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相关研究内容

    2.1.1 乔冠梨“树形改造”技术;

    2.1.2 乔冠梨“一接双改”技术;

    2.1.3 乔冠梨轻简化修剪技术;

    2.1.4 乔冠梨轻简化栽培综合管理技术。

    2.2 主要研究方法

    试验设计:不同树形的枝干调查、产量品质和光效测定等试验均设4个处理区,各区试验处理为随机排列,单株小区,3 次重复。

    光强测定:用水平仪和TASI-631 照度计点式探头,测量处理树不同层次、部位的光照强度和开阔地带的自然光强度,其比值作为其相对光照强度(透光率)。试验分个处理区,各区试验处理均为随机排列,单株小区,次重复。光强测定分东、南、西、北个方向,再按不同树高和枝展纵横平分段,确定各方向纵横交叉的点为光强测定点,即每株树单次测光点36 个。测定时间定于叶幕形成初期(月)至叶幕形成终期(月),每月的515 25 日测定,分81114 17 4个时段定点进行,阴雨天顺延。

    叶片光合参数测定:分别于6—8 月中旬的10 时和14 时测定处理树叶片的光合参数,每月1次,所用仪器为CI-310(美国CID 公司)。按东西南北个方位各取内中和外上两点,外上点为垂直方向上部与中部连线的中点和水平方向中部与外围连线中点的纵横交叉点,内中点为垂直方向下部与中部连线的中点和水平方向内膛与中部连线中点的纵横交叉点。两测点按不同方向交叉互换位置,测其自然光下的净光合速率等相关参数。每树单次测定点个,每点选片叶重复测定后取均值。

    叶片氮、磷、钾含量的测定:盛花后11 周,采集光强测点附近果台枝上成熟无病虫害叶片(带叶柄),每株树采36 片。全氮含量用凯氏定氮仪(behr S5)测定,磷和钾含量测定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凤凰公司)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所用元素标准物质原液(1 000mg · L-1)均购置于国家标准物质中心。

    果实测定:于月下旬统计不同树形试验树的单株产量。计算出平均株产后,按单位面积栽植的株数核算总产量,并测定果实的可滴定酸(碱式滴定法)和可溶性糖含量。

    全部试验数据均应用DP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新复极差法分析其差异显著性。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乔冠梨“树形改造”技术

    以乔冠鸭梨传统栽培树形—多主枝疏散形与调整树体结构后的开心树形为试材,测定两种树形的光分布状况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指标,以确定不同树形冠内光照分布状况对果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1.1  两种树形的透光率及光合效能比较

    树体不同层次和部位的透光率( 表1) 显示,两种树形除垂直方向上部透光率相近外,其他所有部位无论是垂直方向或是水平方向还是整体,开心形的透光率均显著高于疏散形。这说明乔冠大树通过降低树高和收缩枝展的清理改造后,树体的通风透光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全树平均透光率均超过30%。但由于树体结构的不同,多主枝疏散形中部留用的枝干和枝条相对较多,因此冠内中下部透光率与开心形有显著差异。

    表1  两种树形的透光率比较

    树形

    全树透光率

    垂直方向透光率(%

    水平方向透光率(%

    %

    上部

    中部

    下部

    外围

    中部

    内膛

    开心形

    46. 4 a

    59.2 a

    40.5 a

    39.0 a

    50.8 a

    41.9 a

    46.4 a

    疏散形

    31. 1 b

    50.0 a

    29.4 b

    21.1 b

    37.8 b

    29.7 b

    27.0 b

        通过两树形冠内光合参数(表2)可以看出,虽然两种树形外部和全树的光合效果以及内部光照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开心形树体的内部光合有效辐射和净光合速率却明显高于多主枝疏散形。

    表2   两种树形的光合效果及光照强度

    树形

    光合有效辐射μmol / ( m2·s)

    净光合速率μmol / ( m2·s)

    光照强度

    内部

    外部

    全树

    内部

    外部

    全树

    内部lx

    开心形

    69. 45 a

    247. 13 a

    158. 28 a

    3. 55 a

    9. 99 a

    6. 77 a

    15. 40 a

    疏散形

    33. 02 b

    250. 76 a

    141. 89 a

    1. 98 b

    8. 80 a

    5. 39 a

    12. 21 a

    3.1.2  两种树形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开心形的果实产量和品质指标均> 多主枝疏散形,其中单果重、可溶性糖含量、优质果率、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表4)。将两种树形的各项指标值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多主枝疏散形的单位面积产量是开心形的73.93%、单果重为84. 22%、优质为76. 15%,均< 85%,仅有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的相对值>90%,可以看出,开心树形的果实产量和品质优势十分显著。

    表3  两种树形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树形

    单果重

    固形物

    果实硬度

    滴定酸

    可溶性糖

    优质果率

    均株产

    总产

    g

    %

    kg/cm2

    %

    mg/g

    %

    kg

    kg/hm2

    开心形

    243.92a

    11.64a

    7.010a

    0.261a

    113.913a

    74..35a

    141.51a

    33962.4a

    疏散形

    205.42b

    11.46a

    6.893a

    0.259a

    105.804b

    56.62b

    104.62b

    25108.8b

    3.1.3  不同开心树形枝干配置比较

    通过对各地梨园改造后的单层开心、双层开心和多主枝疏散开心树形的试验调查,结果表明(表4),三种树形间不论主枝、枝组或是总枝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不同类型枝组和枝条的数量也有明显差距。同时由于多主枝疏散开心形的主枝数量较大,因而各类枝

    组显著增多,树冠内膛整体较其它两种树形相对郁闭,而且内膛部位无结果能力的衰弱枝组、超长枝和长枝较多,不但增加了无效营养消耗,也阻碍了光路的畅通。因此尽管三种树形的基部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秃裸现象,结果枝组也大多生长在树体中上部,但单层开心形的内膛通风透光条件优越,进而促进了基部枝组的萌发和繁衍,所以各类枝组的空间分布相对合理,各类枝条比例适度,树体构成简洁明快,枝干配置相对其它树形处于优势。

    树形调整后的单层开心、双层开心和多主枝疏散开心形的大、中、小型枝组的比例分别为1:1.6:15.9、1:1.6:16.7和1:1.8:15.6。从枝组数量看,多主枝疏散开心形的大、中、小型枝组数量显著高于双层开心和单层开心树形,但3种树形的枝组比例却互不一致;同样三种树形的超长枝、长枝和中短枝的比例分别为1:1.9:36.3、1:2.2:33.6和1:2.2:29.6,单层开心形的中短枝比例明显高于其它树形。由此可以看出,相对单层开心树形的枝类比例而言,其它两种树形的长枝比例偏高,中短枝比例却较低,尤其是多主枝疏散开心树形的差距更大。

    表4   不同开心树形的枝组及枝量调查表

    树形

    主枝

    不同枝组均值(个)

    单株枝量均值(条)

    中短/总枝(%

    均枝量

    (个)

    大枝组

    中枝组

    小枝组

    超长枝

    长枝

    中短枝

    总枝量

    (条/hm2)

    多主枝开心形

    7.6 a

    35.3a

    62.7a

    555.3a

    76.7a

    164.9a

    2270.3a

    2511.9 a

    90.38 a

    772417a

    双层开心形

    5.2 ab

    31.0b

    49.3b

    518.0b

    67.2 b

    144.5b

    2257.9 b

    2469.6 b

    91.43 a

    759405b

    单层开心形

    3.6 b

    29.0b

    45.7b

    462.0c

    62.1 b

    116.1c

    2254.2 b

    2432.5 b

    92.67 a

    747975b

    3.1.4  不同开心树形对冠内透过率的影响

         从不同树形各部位的透光效果(表5)来看,单层开心形在垂直方向的上、中、下层和水平方向的中部和内膛,透光率均最高。这说明开心形树体通过疏除中心干及其骨干枝后,树体形成杯状,树冠内膛枝叶量较其它树形要少,加上主要枝干基部仍存在一定的秃裸现象,中、下层的通风透光状况明显优于其它树形。双层开心形各部位的透光率虽不如单层开心形,但好于疏散开心形。这说明通过打开层间距后,树体周围不同方位的散射光通过层间可部分弥补冠内光照不足的缺陷,但另一方面由于上层枝叶的遮挡,限制了自然光直射冠内,因此双层开心形的冠内透光率仍显不足。多主枝疏散开心形树体虽对过密骨干枝进行了改造清理,但剩余骨干枝仍处于交错生长状态,垂直间光路受到上层枝叶的阻挡,相互间光路又受到邻近枝叶的妨碍,虽然比未改造前的光照条件有一定改善,但透光率与其它树形相比明显较低,这种差异的主要致因缘于树形结构和枝组配置。对多主枝疏散开心形和双层开心形来说,虽然冠内透光率较以前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冠层内营养和生殖生长所需的光照条件,尤其是疏散开心形,由于主干开心位置较高,主枝和枝组配置仍显杂乱,冠内空间仍有交叉或重叠现象,造成其树冠中下部的透光率明显较低。所以认为,乔冠梨树形通过开心改造后,树体的通风透光条件均可得到有效改善,但通风透光效果并非一致。双层开心和多主枝疏散开心两种树形由于中上部留用的枝干和枝条相对较多,因此树冠内部的透光效果明显不如单层开心树形。

       表5 不同开心树形对透光效果的影响

    树形

    垂直方向透光率 %

    水平方向透光率 %

    平均

    上部

    中部

    下部

    外部

    中部

    内膛

    单层开心形

    43.2 a

    36.6 a

    35.0 a

    28.8 b

    35.8 a

    39.1 a

    36.5 a

    双层开心形

    32.4 b

    23.5 b

    19.5 c

    28.3 b

    23.1 bc

    25.1 b

    28.0 b

    多主枝疏散开心形

    29.2 b

    15.4 c

    17.5 c

    25.8 b

    19.9 c

    16.3 c

    20.7 c

    3.1.5  不同开心树形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单层开心形树体内外同时受光,各部位的光合有效辐射和叶片净光合速率处于较高水平(表6)。双层开心形树冠外围的光照虽受影响不大,但冠内光照强度和透光率较差,因此冠内各部位叶片的正常光合能力仍会受到影响。多主枝疏散开心形外围枝叶的光照条件虽比较正常,但冠内光照强度受到邻近枝叶相互间的制约,冠内叶片的光合效能明显较差,与单、双层开心树形相比,全树的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和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较低。由此可看出,单层开心形光合作用优势明显,双层开心形稍次,而多主枝疏散开心形明显较差。

    树形

    光合有效辐射/μmol · m-2 · s-1)

    净光合速率/μmol · m-2 · s-1)

    内部

    外部

    全树平均

    内部

    外部

    全树平均

    单层开心形

    92.11 a

    201.56 a

    146.84 a

    5.82 a

    7.88 a

    6.85 a

    双层开形形

    50.54 ab

     190.02 a

    120.28 b

    3.21 ab

    9.80 a

    6.51 a

    多主枝疏散开心形

    28.85 b

     171.83 b

    100.34 c

    1.83 b

    8.32 a

    5.08 b

    表6 不同开心树形对光合效果的影响

    3.1.6  不同开心树形对叶片质量及营养含量的影响

    叶片测定结果表明,光照不良直接影响叶片质量,不同开心树形间光合参数的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叶片本身的营养含量。如表7 所示,疏散形与其它两种树形比较,叶片鲜样质量以及叶片中氮和钾含量明显较低,说明由于该树形结构问题,各部位叶片的光合作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抑制或阻碍了正常的营养代谢和物质运转,造成其营养和干物质偏低的结果。但三种开心树形间叶面积、叶片厚度及磷含量无显著差异。

    表7  不同树形对叶片质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树形

    鲜叶质量

    干叶质量

    叶面积

    叶厚

    养分含量/mg · g-1)

    g

    g

    cm2

    mm

    N

    P

    K

    单层开心形

    1.262 a

    0.666 a

    57.570 a

    0.185 a

    19.133 a

    1.974 a

    6.147 a

    双层开形形

    1.088 ab

    0.516 a

    51.470 a

    0.167 a

    17.757 a

    2.045 a

    4.919 a

    多主枝疏散开心形

    0.953 b

    0.490 a

    51.984 a

    0.152 a

    15.193 b

    2.081 a

    5.704 b

        3.1.7  不同开心树形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通过对三种开心树形果实产量和品质的调查发现(表8),不同开心树形的果实产量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单层开心形的果实品质指标均高于多主枝开心形和双层开心形,表明开单层心树形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十分显著,开心树形果实品质的综合指标分别比多主枝疏散形开心和双层开心树形提高了41.1%和11.2%。

    表8    不同开心树形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树形

    单果重

    g

    可溶性固形

    物含量(%)

    果实硬度

    kg/cm2)

    可滴定酸

    含量(%)

    可溶性糖

    含量(mg/g)

    优质果率(%)

    产量

    (kg/hm2)

    疏散开心形

    188.97 a

    10.73 a

    6.63 a

    27.2 a

    105.75 a

    69.57 a

    46 927.5 a

    双开心形

    209.87 b

    11.65 b

    6.89 a

    26.5 a

    113.68 b

    84.62 b

    45 843.0 a

    单开心形

    234.45 c

    11.86 c

    6.71 a

    26.3 a

    114.82 b

    90.17 c

    45 235.5 a

    果实品质的差异,仍与树形结构、主枝多少、枝量大小和不同类型枝组层比例有直接关系。不同开心树形的树高、枝展、枝量配置和结构形成均存在差别,必然影响到树冠内的透光率,进而影响树体的光合效能和叶片生产能力,最终表现为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悬殊落差,同时也表明了树体各部位的通风透光状况是左右梨果实品质至关重要的环节。

    综合分析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树形,冠内透光率、叶片光合能力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都与树体高度、密度、树冠开张与否、冠内层次疏密以及枝展宽窄等条件密不可分。树冠内部的光照受行向、树冠大小、树体结构、叶面积系数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乔冠梨的树形改造,应以改善树体冠内的光照条件为重点,在注重直射光照条件的同时,散射光的作用亦不可忽视。由于不同树形间树高、枝展、枝量配置和结构形成的差别,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树体有效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地阻碍了能量的补充和贮存,最终表现在果品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明显落差。

    3.2 乔冠梨“一接双改”技术

    “一接双改”技术是通过对乔冠梨园高接换优,对原树形进行整体规范改造,达到既更新品种,又调整树形的双重目的。乔冠梨树高接工作于春季萌动期进行, 所用接穗分为短(2芽以下)、长(3—5芽)和超长(6—15芽)3种,接穗一般随冬剪同时采集, 选择发育充实、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的发育枝(禁用徒长枝)。高接方法有嵌接、腹接、劈接和插皮接等,短接穗适宜嵌接,长或超长接穗应根据接口枝干粗度选择其他3种接法,接口直径在1cm以下的采用腹接,大于1cm的采用插皮接或者劈接。

    3.2.1  高接树形及主要枝干的预留

    高接清理枝干前,第一步明确接后树形(单层开心形)和树高范围(3—3.5m);第二步根据株行距的不同,选留角度适宜、高度在2m以下的主枝3—5个,主枝预留长度为株行距的1/2或1/3;第三步根据所留不同主枝的实际情况配备4—6个相互错落的大、中型枝组,接口截断长度视枝干粗度留5—20cm不等。树形和枝干预留方案确定后对高接树进行全面枝干清理,然后开始高接。

    3.2.2  短、长和超长接穗的高接部位及用途

    接穗有效芽的多少以及高接部位对高接成活后的枝条生长有显著影响(表9),短接穗(1—2芽)高接成活后的优点是养分集中,枝条发育粗壮,利于扩大树冠。但因枝条少且生长直立,不利于分生中短枝和花芽分化, 难以在1—2年内形成有效的经济效益。根据短接穗的生长特点及高接后树体扩展需要,短接穗一般高接在主枝和大型枝组的顶部,也可用单芽嵌接在枝干秃裸部位,接头占全树高接量的60%以上。

    超长接穗(6—15芽)高接成活后由于养分供给相对分散,所以易分生中短枝,生长势中庸,有利于形成结果枝和小型结果枝组,高接当年即可结果,翌年就能获得有效的经济回报。但因新发枝条多且较弱, 难以形成强壮的延长枝头,不利于树体的快速扩冠和整形。所以超长接穗主要接在大型主枝的中下部位,接头占全树的20%左右。

    长接穗(3—5芽)高接成活后的生长状况介于超长和短接穗之间,特点是高接当年分生的枝条,经过2年的培养后容易形成中、小型结果枝组,对提高前期产量极为有利。所以

    表9      乔冠梨高接后发枝情况调查表    (高接第3年)

    接穗类型

    嫁接部位

    短枝

    中枝

    长枝

    超长枝

    花枝数


    顶部

    59.8a

    3.9a

    1.9bc

    2.4bc

    53.1a

    超长接穗

    中上部

    24.1c

    2.1ab

    1.6bc

    2.1c

    24.8bc


    中下部

    21.0c

    2.4ab

    1.1c

    1.9c

    20.6c


    顶部

    39.7b

    2.4ab

    3.1b

    4.3ab

    37.4b

    长接穗

    中上部

    28.8bc

    3.4a

    4.1a

    3.4b

    32.9bc


    中下部

    23.1c

    1.2b

    2.2bc

    2.8b

    23.7bc


    顶部

    38.6b

    2.6ab

    3.4ab

    5.4a

    39.1b

    短接穗

    中上部

    27.5bc

    3.3a

    3.0b

    4.5ab

    31.7bc


    中下部

    26.7c

    1.9b

    2.3bc

    4.1ab

    21.2c

    长接穗主要接在大型结果枝组的中上部或者主枝中下部的秃裸带,接头占全树的20%左右。

    综合3种接穗的生长特性, 高接时应合理利用好不同接穗各自在生长过程中的优势,并依据高接树体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使其既可在短期内收获较好的经济效益, 又不明显影响树体的整形过程, 最终达到早成树、早丰产的目的。

    3.2.3  配套管理技术

    高接时将长短不同的接穗按用途插接到枝干的不同部位,为防止因未成活形成空当,关键处可插接2—3根接穗(成活后择优取舍)。待长出新枝后,对少量生长过旺的直立枝条,除枝头延长所需外,应及时疏除或拉枝。高接成活后应注意及时疏除枝干萌发的萌蘖, 以免影响新发枝的正常生长。对于正常成活后长出的枝条, 应注意及时做好绑缚固定工作, 以免因风或其它原因造成劈裂死枝, 同时在第二年春季要做好拉枝整形工作。如果高接当年花果量过多时,应注意做好疏花疏果工作,确保产量和效益逐年稳步上升。

    不同树龄大树高接后第3年树体生长及产量情况如表10所示。

    表10        乔冠梨高接后树体生长情况调查表   (高接第3年)

    乔冠梨高接大树树龄

    树高

    (m)

    枝展(m)

    单株平均枝量(条)

    短/总(%)

    枝量/亩

    亩产量(kg)

    东西

    南北

    超长枝

    长枝

    中枝

    短枝

    总枝量

    9年

    3.42

    3.10

    3.05

    217

    89

    79

    358

    743

    48.18

    33435

    2016

    43年

    3.55

    4.85

    4.54

    251

    109

    168

    437

    965

    45.28

    32810

    1968

    3.3 乔冠梨轻简化修剪技术

    冬季修剪是乔砧梨树全年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管理环节,但因传统的修剪技术比较复杂、耗时费力,加上近年来劳动成本上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梨产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在保证果品产量质量的同时,如何降低梨果的生产成本,已成为梨农所面临的最首要问题。

    轻简化修剪,“轻”就是作业省力,“简”就是操作技术简单。通过近几年大力示范推广了“树形改造”或“一接双改”技术,有效的降低了我省乔砧大冠梨园的树高、回收了枝展、减少了枝干和打通了光路。实际上乔冠梨树形更新改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轻简化技术管理打下基础,树高下降和树冠缩小,无疑对剪枝、疏果、喷药、套袋和采收等管理作业提供较为便利的操作条件,明显降低了人力和物力的无用消耗。

    3.3.1  适宜轻简化管理树形及相关技术指标

    乔冠梨的适宜树形为“单层开心形”,树高3.5m以下,枝展不超过株距,主枝3—5个,相邻主枝间夹角70°-120°、且保持20cm左右的纵向间距。大(31枝以上)、中(11—30枝)、小(2—10枝)型枝组按1:1.6:16的比例配置,超长枝(31cm以上)、长枝(16-30cm)和中短枝(15cm以下)比例为1:2:35。全树分为主干、主枝和枝组3级,各级枝干基部直径比为2—3:1,主枝和枝组均采用单轴延伸栽培模式,杜绝主枝和大型枝组上叠生类型相同的主枝或枝组现象。总枝量控制在5万条/亩,平均亩产量约3000kg。

    3.3.2  乔冠梨轻简化修剪基本要素

    冬季修剪是乔冠梨全年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但因传统的修剪技术较为复杂、耗时费力,加上近年来劳动成本上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梨产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乔冠梨轻简化修剪势在必行。“轻”体现在冬剪作业省工省力,“简”则是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实现乔冠梨轻简化修剪,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①降低树高、收缩枝展,以减轻剪枝工作强度。如果树高冠大,操作时上树下树,即便使用高櫈,修剪省力化的目标也难以达到。②骨干枝级次简化与枝组量化配置,有利于技术难度的降低。如果仍保留侧枝、辅养枝、临时辅养枝等级次,修剪时必然要涉及骨干枝间排列顺序、大枝间距和枝展幅度等问题,无疑增加了操作时的思考过程和技术难度,修剪技术简单化难以落实。③修剪技术简单、套路相对固定,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没有一个相对简单固定的修剪套路,一方面工作效率难以提高,另一方面可能会发生枝条任意短截、枝组随意回缩、结果枝组杂乱老化和枝头弯曲衰弱等现象,从而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3.3 轻简化修剪实用技术

    在落实乔冠梨树形技术指标的前提下,由于清理了交叉重叠的各级骨干枝,明确了主枝数量和大中小枝组比例,所以冬剪重点是小枝组的维护与更新,因为不论大枝组或是中枝组,都是由若干个小枝组构成,所以对小枝组的培养、更新和维护是保证连年丰产稳产的基础。一般来说,冬剪时对原有主枝和大、中型枝组不做调整(除非管理不善死亡),必须调整的,以疏为主。小枝组每年的固定维护工作首先是选择性疏除弱小结果枝,如果健壮并有持续结果能力可继续留用。其次是为更新枝组做准备,具体方法是:第1年在小枝组分生的枝条上有意识缓放1—2个新枝(如果没有新发小枝,说明小枝组生长势过弱,可通过疏除个别结果枝或彻底疏除枝组后促发新枝),第2年对20cm以上缓放成花的新枝回缩至饱满花芽处(20cm以下的不回缩),新发枝如无明显花芽应继续缓放;第3年缓放坐果后枝条已促发新枝并形成了新枝组,因此当年冬剪时即可更换老枝组,由此形成小枝组3年轮替的良性循环。也就是说,每年冬剪都要对不同部位的小枝组进行维护和局部更新工作。

    当然,通过树形改造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和技术管理相对规范,所以每年的枝组维护工作量较少,只需注重小结果枝组的适时更新。对于树体其它部位新发直立或斜生的枝条,有生长空间的拉枝缓放待花,否则全部疏除。

    随机抽查结果表明,由于简化了枝干级次和修剪技术,冬剪始终围绕小枝组的轮替和更新进行,修剪技术简单、套路相对固定,所以比传统修剪方法提高功效50%以上,技术含量和劳动强度显著降低。

    3.4  乔冠梨轻简化栽培综合管理技术

    3.4.1 梨园生草与覆盖技术

    梨树管理中土壤管理用工量是比较大的一方面,所以改革土壤管理制度非常必要。传统梨园采用的是清耕制,夏季除草是一项重要内容。现代果园土壤管理以提高土壤肥力为目的,提倡降雨量较大或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实行果园生草,干旱区域可进行果园覆草、麦秸、地膜或LS地布等,从而减少土壤耕翻和除草用工。同时长期的生草和覆草,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表11),肥沃土壤,健壮树势,抵御各种病虫及自然灾害,降低果园用工。通过梨园的生草试验,比较适宜的草种为早熟禾、高羊茅、黑麦和紫花苜蓿等。主要优点是多年生、草量大和较抗寒等。

    果园类型

    取样深度

    全N

    速效N

    缓效N

    全P

    速效P

    全K

    有机质

    cm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

    不生草果园

    (LS布覆盖)

    0-20

    3412.64

    353.22

    3059.43

    699.25

    114.89

    3388.76

    0.80

    20-40

    1699.00

    215.54

    1483.46

    312.70

    88.45

    3335.13

    0.19

    平均值

    2555.82

    284.38

    2271.44

    505.98

    101.67

    3361.94

    0.50

    生草果园

    (生草覆盖)

    0-20

    2689.42

    291.93

    2397.49

    916.55

    133.29

    3611.14

    1.21

    20-40

    3989.00

    283.61

    3705.38

    526.54

    187.63

    3173.05

    0.88

    平均值

    3339.21

    287.77

    3051.44

    721.54

    160.46

    3392.10

    1.04

    表11   梨园生草与LS地布覆盖对上层土壤养分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出,生草梨园各项指标平均值均高于不生草果园,但其含量在土层分布上差异较为明显。不生草果园表现为上层土壤(0-20cm)各项养分指标均高于下层土壤(20-40cm);生草果园在全N、缓效N、速效P上表现为下层土壤含量高于上层土壤含量,在速效N上表现的比较均匀,可能与生草果园的深翻有关。不生草果园在20-40cm土层有机质含量表现为极为匮乏。

    3.4.2  授粉技术

    梨树花期主要依赖自然授粉(昆虫和微风),人工辅助授粉技术包括液体授粉、手工授粉和璧蜂授粉等。试验结果认为,不同授粉方式的果实着果率差异显著,以人工点授的着果率最高,达到96%,并显著高于液体授粉。液体授粉的着果率随花粉浓度的减少而降低,以100倍花粉悬浮液液体授粉的着果率最高,达到69.2%,并显著高于500倍花粉悬浮液。各处理间的种子数无显著差异,但饱满种子数以人工点授最多,并显著高于250倍和500倍花粉悬浮液液体授粉。人工授粉时间从初花期开始,上午9时开始到下午3时结束,以保证花粉在柱头上有良好的发芽条件。授粉方法:用软橡皮、绒球、气门芯、授粉枪等授粉工具,点授于分泌蜜腺的雌蕊。点授花序间隔 20cm左右,每花序仅点授第3、4朵健康花。璧蜂授粉是一种省工省力和效果较好的授粉方法,通过循环利用璧蜂的访花和繁殖,来完成梨花期授粉和下一代璧蜂储备。壁蜂的释放时间应根据当年花期的不同而定,梨树一般于边花开放前4—5天释放。蜂茧放在田间后,壁蜂即能陆续咬破茧壳出巢,7—10天出齐。如果提前将蜂茧由低温贮存条件下取出,在室温下存放2—3天再放到田间,可缩短壁蜂出茧时间。若壁蜂已经破茧,要在傍晚释放,以减少壁蜂的遗失。梨放蜂量每667m2放60—150头蜂茧。

    3.4.3  疏果技术

    梨树的疏果工作应在落花后15天开始进行,10天左右完成。在必留果台的疏果过程中,应按以下步骤依次选留:病虫果、果形不正、小果、果面不洁净、枝磨叶扫果。选留果形端正的边位单个大果。疏留果标准有枝果比、叶果比、按主干横截面积负载、果实间距及果台间距等多种方法,但前三种方法对于果农来说不易掌握,而且不同品种间大型果、中型果和小型果的留果标准完全不同,所以在实践中,疏果一般选择以果台间距为标准,这样既方便果农掌握,又能保留部分空果台,利于下年度的丰产。具体疏留方法为:大型果果台间距以30cm左右为宜,中型果果台间距以20cm左右为宜,小型果果台间距以15cm左右为宜。疏果时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暂时留1—2个最好的边位果(如不套袋,只留1个),待套袋时再最后定果套袋。

    3.4.4  套袋技术

    梨果套袋本身优缺点并存,各地可根据当地消费动向和实际情况选择实施。果实套袋的优点是:可有效减少食心虫类和轮纹病等对果实的危害;能有效防止农药(波尔多液)对果实表面的污染及其它有害物质在果实内的残毒;可抑制易产生果锈品种果实表面的水锈现象;可有效改善果实外观,促进商品价值的提高。套袋栽培的缺点是:套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提高了生产成本;套袋后的果实含糖量有所下降,比不套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平均低1%左右。疏果后转入果实套袋阶段,套袋前应普喷一次杀虫杀菌剂(喷药后的梨园应保证在3天内全部套袋,否则分两次或几次完成),选用的纸袋应同时具备防雨、遮光和护果3种功能。套袋工作最好于6月底前(北方地区)全部完成。在套袋过程中,应将初次疏果中遗漏枝组和多留的果实一并疏除并定为单果后即行套袋。

    3.4.5  配方施肥技术

    梨园测土配方施肥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梨树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并制定相应的施肥措施。为了加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拟采用“测土→配方→推广配方肥→施肥技术指导”一体化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模式,有效简化、物化和优化配方施肥技术,通过配方肥的推广应用,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入户率。由于配方肥料针对性较强,因此,配方肥料推广仍需循序渐进。果园土壤配方施肥的理论施肥量=(树体吸收量—土壤供给量)/肥料利用率,其中几个重要参数必须掌握。①测定并计算土壤中各元素的养分含量。②土壤有效养分利用系数。前2个是动态指标。③准备施入化肥各元素的含量和利用率。④当年有机肥施入量和各元素的利用率。⑤树体生长结果所需营养的吸收量。表12列出了各地示范梨园2012年的配方施肥方案,由于各地土壤中各元素的含量和施肥量不同,因而所需供肥量也各有高低。

    表12  不同地区配方施肥计算结果

    地点与

    园区

    目标产量的养分总需求量(kg)

    土壤养分供应量(mg/kg)

    各元素需追施量(kg/667m2)

    碱解氮N

    有效磷P2O5

    速效钾K2O

    碱解氮N

    有效磷P2O5

    速效钾K2O

    尿素

    过磷

    酸钙

    硫酸钾

    昌黎孔庄

    19.60 

    4.00 

    6.20 

    9.975 

    8.560 

    20.093 

    69.744 

    -162.873 

    -106.872 

    昌黎团林

    24.50 

    5.00 

    7.75 

    7.885 

    3.150 

    24.123 

    120.402 

    66.067 

    -125.943 

    滦南任六

    34.30 

    7.00 

    10.85 

    5.659 

    2.658 

    18.337 

    207.544 

    155.069 

    -57.595 

    滦南林场

    29.40 

    6.00 

    9.30 

    6.699 

    6.299 

    30.294 

    164.503 

    -10.664 

    -161.495 

    泊头亚丰

    29.40 

    6.00 

    9.30 

    10.062 

    3.913 

    20.074 

    140.127 

    74.553 

    -82.873 

    辛集路过

    34.30 

    7.00 

    10.85 

    4.941 

    2.317 

    15.336 

    212.746 

    167.238 

    -34.509 

    晋州吕庄

    34.30 

    7.00 

    10.85 

    6.488 

    2.999 

    18.494 

    201.538 

    142.890 

    -58.798 

    晋州7队

    29.40 

    6.00 

    9.30 

    2.189 

    1.062 

    10.611 

    197.179 

    176.370 

    -10.088 

    注:表中施入肥N、P2O5和K2O元素含量分别为0.46%、0.14%和0.52%,化肥在土壤中3种元素利用率分别为0.3%、0.2%和0.45%。

    从所需追肥量的结果中看到,通过施入有机肥后,梨园土壤中营养供给的碱解氮普遍不足,除去2个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园片超标外,其它梨园的有效磷P2O5均显缺乏,而速效钾K2O则全面超标。究其原因,其一可能是由于梨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1.2%左右),抑制了其它营养元素的正常吸收;其二可能是由于年复一年的大量追施化肥,土壤理化结构板结,各元素间形成某种拮抗效应,导致了梨园普遍出现速效钾超标现象。

    3.4.6  节水灌溉技术

    实现梨园简化浇水作业和节水灌溉,软塑管微喷装置应是最佳选择之一。软塑管微喷灌溉的特点之一就是移动灵活和拆装两便,可满足地形复杂园区的灌溉要求,灌溉设备投资小,见效快。微喷管由软塑料加工制成,每百米1根,灌溉时顺树行放置,结束后可留下次再用,也可立即拆除,异地使用。利用软塑管进行节水灌溉,与喷灌或滴灌等灌溉设备相比,它具备三个优势:一是设计和安装等环节的要求相对简单,易于操作;二是成本造价低廉,易于推广应用。三是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水量大小,省工省力,在同等条件下,微喷比漫灌减少用工80%以上。经测定每根喷管每小时的喷水量(以中孔喷水高度为基准)可用以下关系式表达:喷管的中孔喷点喷水高度为0-20cm时,出水量Y=0.149X+0.841(T/h),在喷高为20-160cm时,Y=0.039X+3.171(T/h),两个直线方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9和0.9983,说明模拟方程的计算值与实际值极为相近。喷幅随喷高而变化,大致相当于两倍喷高的幅面。测定结果表明(表14),在土壤浸湿程度相等,微喷灌溉比漫灌节水56.1-68.6%,节省浇水用时55-60%,相对可节省人工80%以上。

    表13    梨园微喷和漫灌用时用水对照表

    日期 

    灌溉时间

    灌溉用水

     灌溉株数

    平均单株

    浸湿深度

    相对

    2011年

    (h)

     (t)

     (株)

    用水量(t)

    (cm)

    节水

    月—日 

    微喷

    漫灌

    微喷

    漫灌

    微喷

    漫灌

    微喷

    漫灌

    微喷

    漫灌

    率(%)

    4—2

    3

    2.0 

    85

    57

    400

    67

    0.21

    0.85 

    60

    55

    66.1 

    5—9

    3

    2.5 

    85

    66

    400

    67

    0.21

    0.98 

    60

    60

    78.6 

    6—7

    2

    2.5 

    28

    33

    132

    66

    0.21

    0.50 

    55

    47

    58.0 

    7—12

    2

    3.5 

    28

    50

    132

    66

    0.21

    0.76 

    55

    50

    72.4 

    8—6

    2

    3.5 

    28

    50

    132

    66

    0.21

    0.76 

    55

    50

    72.4 

    3.4.7  粪肥简易发酵腐熟技术

    梨园秋施基肥是保障多年生果树翌年实现丰产、稳产、提高果品质量不可或缺的技术措施,也是当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为重要和迅速的途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通透性好、微生物活动量大、有利于根系对肥料的吸收利用和果品质量的提高,反之亦反。

    有机粪肥养分的迟效性决定了腐熟的必要性。有机肥科学腐熟条件较为严格,果农自行操作难度较大。经调查,当前生产中,果农所施有机肥,尤其农家肥,基本上均未经腐熟,造成肥效低,见效慢,易诱发腐烂病等问题,不利于果树来年生产。为配合果园秋施基肥工作,对干鸡粪不同堆肥化处理过程中各主要营养元素变化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设处理6个,各处理均为梯形,干鸡粪2吨,底部铺塑料布防渗,对照为散鸡粪:① 粪堆。

    ② 塑料布简易密封粪堆。③ 同②,并掺入40%—50%的水。④ 同③,并加入0.1%尿素。⑤ 同④,插入秸秆通气。⑥ 同⑤,当发酵温度达到55℃后进行人工翻堆。7月20日、8月20日、9月20日,分别从各处理顶部往下取样,深度分别为0-20cm、20-40cm、40-60cm,阴凉处避雨风干后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表13):简易发酵宜选择在温度较高的夏季进行,以便有足够的发酵温度和时间。发酵时间较短、发酵温度不够将影响肥效,更影响基肥秋施。鸡粪不宜湿样保存,应风干后再简易密封处理,同时掺入适量水分、尿素、秸秆和锯木等,不仅有利于鸡粪发酵,还可以促进碳氮比例提高。

    表14  粪肥简易发酵中对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处理

    全N

    速效N

    缓效N

    全P

    速效P

    缓效P

    全K

    速效K

    缓效K

    有机质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

    A0

    29724.70

    2738.36

    26986.34

    25836.23

    15143.13

    10693.3

    11764.63

    2887.42

    8877.21

    32.89

    A1

    20870.17

    1908.40

    18961.77

    19391.01

    14948.44

    3776.55

    9476.36

    5119.76

    4356.6

    20.00

    A2

    27573.91

    2696.64

    24877.27

    24066.48

    15614.46

    8452.02

    11017.95

    6625.12

    4392.83

    30.96

    A3

    25592.64

    2629.84

    22962.80

    19905.36

    19436.88

    468.48

    10714.86

    6610.99

    4103.87

    27.38

    A4

    37703.04

    3496.19

    34206.86

    21720.93

    21244.59

    476.64

    10386.98

    5921.41

    4465.57

    25.80

    A5

    24024.80

    2519.20

    21505.60

    22999.41

    18949.16

    4050.25

    10305.19

    3523.91

    6781.28

    24.25

    3.4.8  病虫害防治技术

    乔冠梨园的病虫害防治,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通过预测预报,从病虫开始发生时就进行防治,以预防为主,合理用药,从而减少用药次数,降低果园用工。目前倡导除化学防治以外的多钟有效措施,如释放天敌、性诱剂板、迷向丝、诱光灯、刮树皮、树干凃白和使用矿物质农药等其它相关技术措施防治病虫害,都取得了明显效果。这些非化防措施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梨园病虫害的防御能力,而且可以保持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控制病虫害发生和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4.9  开发利用梨园简易机械

    在梨园常年管理的各项作业中,用机械代替人力操作是果树轻简化管理的理想目标。果园机械种类一般分为动力机械和作业机械两大类。其所用动力机械主要是各种拖拉机以及与作业机械配套的内燃机。专用的果园拖拉机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的机具较矮、重心低、转弯半径小,适用于梨树行间作业,另一种类型具有1m以上的离地间隙,适用于跨越行间作业。简易机械的使用,要求乔密梨园实行宽行栽培,便于机械的顺畅作业。

    果园作业主要有土壤耕作、苗木培育、移栽嫁接、果园覆盖、疏果套袋、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中耕除草、冬季修剪、果品采收和贮运等。用机械完成上述作业,既能减轻劳动强度、省工省力,又能抢农时,减少损失和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根据目前梨产区的实际情况,机械化程度仍在低水平层面徘徊。在具备一定条件后,需要充分发挥广大果农的创新思维,创造出适合各地梨园实际情况的简易机械,从而大幅度解放劳动力,减少梨园用工,实现梨树轻简化栽培。

    4、技术关键与创新点

    4.1 技术关键

    通过实施“树形改造”和“一接双改”等配套技术,突破当前乔冠梨传统栽培树形,在试验示范基础上,研发控制树高、冠径和简化枝干级次等关键技术。以科学配置枝干数量、充分利用自然光合条件和提质增效为目标,集成开发乔冠梨轻简化栽培综合管理技术体系。在乔冠梨改造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不论采用“树形改造”或“一接双改”何种技术,改造后的树体均不应偏离树体矮小、结构紧凑、级次简化、易管省力、产出高效的基本原则,使其真正获得高产优质的效果。

    4.2 创新点

    4.2.1  通过“树形改造”技术的创新,突破了乔冠梨传统栽培树形。在稳步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确定了“单层开心形”为稀植乔冠梨树的最佳树形,并确定了主枝、大中小型枝组数量、配比及保证丰稳产所需枝量等相关技术指标(树高3.5m以下,枝展不超过株距。主枝3—5个,相邻间夹角70°—120°、并保持相互纵向间距20cm左右。全树分主干、主枝和大型枝组3级结构,主干开心后,主枝和大枝组均采用单轴延伸栽培模式,2级之间枝干基部的直径比为2—3:1。超长枝、长枝和中短枝间的比例为1:2:35,大、中、小型枝组比例为1:1.6:16,总枝量75万条/hm2左右,产量稳定在45000kg/hm2左右。)。

    4.2.2  确定了稀植乔冠梨树通过“一接双改”(高接)技术达到树形和品种双改双优的经济效果。明确了短接穗(2芽以下)高接枝头有利于树体快速成形;长接穗(3—5芽)高接枝干中上部有利于中小型枝组的形成;超长接穗(6—15芽)高接枝干中下部有利于小型枝组的形成,并可显著提高前期产量。并归纳了3种接穗接后各自营养和生殖生长优势及相关配套管理技术。

    4.2.3  创新了乔冠梨轻简化修剪技术,规范了技术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要素。该技术强调在

    降低树高和收缩枝展的基础上,减少枝干级次和主枝数量。冬剪以维护和更新小枝组为重点,尽量保持各级枝干的单轴延伸状态。基本要素为:树冠低,枝幅小;骨干枝级次简化,枝组和枝条量化;技术套路相对固定、修剪目的明确。开发出乔冠梨轻简化修剪技术,技术简单,操作省工省力。在降低树高和收缩枝展的基础上,减少枝干级次和主枝数量,保持各级枝干的单轴延伸趋势,并归纳集成了乔冠梨轻简化栽培综合管理技术体系。

    5、乔冠梨轻简化栽培技术的适宜范围

    该项新技术已在乔冠梨主产区全面实施。据不完全统计,上述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3.87万亩,占适宜该技术总面积的80%左右。针对目前我国农村青壮劳动力大多流入城镇的现实,梨果产业的发展必须实现轻简化管理,既作业省力化、技术简单化。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稀植大冠的栽植模式和树大枝厚抓产量的陈旧观念,切实落实乔冠梨轻简化栽培技术指标。。

    该项技术的应用条件成熟、适宜范围广阔、前景光明。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的规模和推广力度,力争在短期内实现我省乔冠梨全面提质增效和持续发展的目标。

    6、 推广应用及经济效益

    3年来,通过课题组、地方政府及专业技术部门的不懈努力,使得该项配套新技术在短期内迅速推广扩大。中心示范区200亩改造后的乔冠鸭梨园,3年平均亩产为2772.8kg、优质果率为89.8%,分别比对照梨园提高6%和16.4%,品质综合指标提高19.7%,3年累计新增产值和节省开支为136.74万元和11. 22万元,增幅分别为49.5%和-5.7%。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6示范县已全面推广了稀植乔冠梨“树形改造”或 “一接双改”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达13.87万亩,技术辐射范围占6市县乔冠梨栽培面积的80%左右。在项目执行的3年中,泊头、晋州、辛集、馆陶、滦南和昌黎等县梨产区的产量、质量和产值均逐年稳步提高。累计新增社会总产值13935.39万元,累计创汇27100万美元,累计节约生产开支2530.42万元,累计新增社会纯收益值13811.77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为111.73,科研投资收益率为50.28,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今后更大范围推广乔冠梨轻简化栽培综合管理技术体系奠定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